您當前的位置:首 頁 > 新聞資訊 > 行業(yè)答疑
荒園上建起的寺廟
獅子林,開始寫作師子林,稱謂師林寺,初為佛教古剎。元朝至正二年(1342),僧天如禪師維則(一作惟則)建!豆锰K志》卷二十九記道:“多聚奇石,狀類狻猊,故取佛氏語名,一名菩提正宗寺!睋(jù)元歐陽玄至正十四年(1354)甲午十月癸未撰寫的《師子林菩提正宗寺記》說,園址一帶,“其地本前代貴家別業(yè)”,《吳門表隱》云,系章瓊宅。由此得知,此處原為宋朝官宦的廢園。另據(jù)顧頡剛《蘇州史志筆記》中的《蘇州的歷史和文明》一文論及,北宋徽宗在汴京(即今河南開封)營建大假山,召回官員來江南選取太湖石,史稱“花石綱”。湖石還沒有運完,適金兵入汴京,北宋消亡,有部分運到姑蘇而未北去的湖石,被棄捐在荒園里。
據(jù)史料記實,初建時,師子林極為簡陋,維則等僧人就在樹下搭建了幾間小屋,壬午(1342年)“正月作,仲春成,三月入居之”。眾僧的留存也是很費勁的。維則推托來自各個方面的公選私舉,與他的弟子們在師子林下,用地爐燒柏子,蒿湯當點茶,吃了半年多的粥飯,沒有半丁點油水,惟有天目山蘿卜頭、莧菜根,東咬西嚼,聊以自娛。
歷經變故的宗教場合
元代至正二年(1342)獅子林建設初始,約至清康熙年間(約1703年),屬宗教場合,由僧人籌算。繼第一任主持天如禪師維則以后,由維則的高足卓峰上人接任。
元末明初,朝代更迭,社會騷亂。張士誠東床潘元紹曾歇息在獅子林相近(至今有巷稱潘儒巷),“前后左右皆有別業(yè)”。明洪武初年,師子林“分隔承天能仁寺”統(tǒng)領,時為第三任的方丈是如海上人(生卒年不詳),又稱因公,高昌人。他在獅子林原有的八景根蒂根基上又得十二景,即師子峰、含輝峰、吐月峰、小飛虹、禪窩、竹谷(舊名棲鳳亭)、立雪堂、臥云室、指柏軒、問梅閣、玉鑒池、冰壺井,因而遍請吳下詩人題詠,乃有《師子林十二詠》之輯,作者有高啟、張適、王行、謝徽、申屠衡、張簡、陶琛、釋道衍。洪武五年(1372)七月,著名騷人高啟為之序,并在《師子林十二詠序》中紀錄了那會的狀況:蘇州寺廟興盛時,無數(shù)十百處,此中嵬峨宏麗的,獅子林弗成與其對比,但皆因兵災熱烈繁華!岸鴰熥恿秩媲,竹益茂,衡宇益完,人之來游而紀詠者益眾”。
洪武六年(1373)癸丑十二月,馳名畫家倪瓚應如海上人之邀作《師子林》圖(長卷),以園中意境作《獅子林》圖并題:“余與趙君善長以意商確作獅子林圖,真得荊關遺意,非王蒙輩所能夢見也,如海因公宣寶之!
自倪瓚作《師子林》圖后,獅子林的名聲大振,一度為吳門文人賦詩作畫之地,成為名勝地點。倪瓚的《師子林》圖曾為馳譽收藏家孫退谷珍藏,現(xiàn)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。元末明初聞名畫家朱德潤、徐賁、杜瓊也分別為獅子林作畫。倪、徐二人的畫,后均由清廷收藏,著錄于《石渠寶笈》。
獅子林作為禪宗的場合,浩繁官員、文人來此參禪和雅集,所作詩文參與后編的《師子林紀勝集》,多有描畫園林勝景之作,其中有道衍僧人詩句“勝逾林屋洞”,反映假山中有相當畛域的石洞;還記實了他入仕后,于永樂十五年(1417)三月為已故密友徐賁的《師子林圖跋》題記。在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)六月望日陸深(1477-1544,松江貴寓?h人)所寫的《跋師子林圖》中,尚有一段對付道衍與尚“復其姓,賜名廣孝”后,于永樂二年(1404)八月回鄉(xiāng)省親訪友的趣聞:“嘗聞榮公(即道衍與尚)以少師還吳,訪其師于師子林”,終于被拒之門外,至夜漏深,以微服前去,叩后門求見,被一瞑目危坐的僧人當頭喝棒:“僧人撇下本身事,卻去管他人家事,恁么?”道衍與尚憮但是去。
約在明代永樂年間(1403-1424),如海上人圓寂。嘉靖十三年(1534),寺中僧人散去,“所存者僅頹垣敗屋,朽木枯池”,“昔所稱‘含暉’、‘吐月’、‘立玉’、‘昂霄’、‘棲鳳亭’、‘小飛虹’、‘指柏’、‘問梅’ 諸境,一切淪沒于荒煙野草殘霞落照間”。嘉靖中期“為勢家所占,只存彌陀院”,園內建造被市民雜居,寺與園始分為二。
萬歷十七年(1589),有僧人明性“買藏經持缽游長安”,化緣發(fā)愿復興廟宇,奏請皇帝追復為“圣恩寺”。萬歷二十年(1592)八月,明神宗“天子敕諭直隸蘇州府長洲縣師子林,敕賜圣恩寺方丈及僧眾人等”,“肅皇太后命工刊印續(xù)入藏經四十一函,并舊刻藏經六百三十七函”,“內旨遣中貴一人,護經若干好多卷,賜明性金襕紫衣法衣一襲,命函經師林,敕賜圣恩寺額”,由時任長洲知縣江盈科露面為之分發(fā)錢糧,會集住戶,復原故址,并撰《敕賜重建獅子林圣恩寺記》。接下來,明性又持缽化緣,整理舊景,并建起了佛殿、經閣、山門等,殿上新設金像。這時期,寺園內有臥云室、立雪堂、問梅閣、指柏軒、禪窩、竹谷諸景,構成了前寺后園的花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