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知青文化
一座交織著人文色彩與現(xiàn)代文明氣息的墓園
展示區(qū) 一把小笤帚
這把小笤帚在旁人看來,是最普通不過了,可它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卻珍藏著這一段難忘的經(jīng)歷,銘刻著一段綿綿的戰(zhàn)友深情。
1970 年,我下鄉(xiāng)來到了金沙農(nóng)場基建隊(duì),成了知青大家庭的一員。我和北京知青高玉榮、闡桂榮、李玉潔和上海知青朱扣兔、王小妹、王香球等8人同住一個(gè)宿舍,我們吃的是一鍋飯,睡的是一鋪炕,高興的時(shí)候大家一起開懷大笑,想家的時(shí)候大家一起落淚,我們喜怒哀樂在一起,情同親姐妹。
那年,高玉榮從北京探親回來,送給我了這把小笤帚,它是用棕絲密密箍箍地扎成的。它精巧結(jié)實(shí),透著濃濃的京味!下班回到宿舍,大家嘻嘻哈哈,用它相互拍打,撢去了衣服上的泥和灰,也掃盡了勞動(dòng)一天后滿身的疲憊;在昏沉沉的燈光下,再用它輕輕地抹去褥子上的浮塵,用后隨手把它壓入枕下,伴著我甜甜人睡……
1978 年6 月我要返城了,很多東西因行李太多而丟棄了,而這把小笤帚卻沒舍得丟,它跟我一起回到了上海,至今還天天陪伴著我。看著它,那些逝去的歲月仿佛仍像小河一樣在我眼前流淌。那一張張永不老的笑臉始終在我眼前閃現(xiàn),那一份份濃濃的戰(zhàn)友情仍在我的心間縈繞……
文章摘自:《青春長歌—黑龍江八五五知青憶事》第193頁
上一個(gè):
下一個(gè):